2010/09/22

轉錄-城市美學 擋不住洪患噩夢

現在才發現,原來高雄這麼會淹水,這幾年高雄改變很多,來過的朋友都說高雄變美了,但城市美學的背後,應該還是要有更紮實的基礎,很多時後,回歸基本面,才是正道.

轉錄-城市美學 擋不住洪患噩夢:
http://www.udn.com/2010/9/21/NEWS/OPINION/X1/5861736.shtml
凡那比颱風過境,北高雄幾成水鄉澤國,連愛河的水都漫出水岸,很多災民又氣又急,頻問「那ㄟ安呢?」有人直批市府只會花大錢搞愛河景觀,卻不做基礎排水建設。


高雄市已很久沒淹水,上次是九年前的潭美颱風。其實早期高雄市幾乎是每雨必淹,因為排水設施幾乎未做,大多數的都市計畫道路未開;王玉雲擔任市長後,大力開闢道路,連帶也配合建了不少下水道,讓市民不再飽受淹水之苦。


在王玉雲之後,楊金欉、許水德、蘇南成等市長,都持續辦理下水道工程,接下來的吳敦義市長,推動雨水與汙水下水道分流,除了全面興建雨水下水道工程,更投下可觀人力與財力於汙水主幹管、次幹管的興建,以避免家戶汙水及廢水排入愛河,這也是後來愛河水質改善,河岸景觀具有親水性的主因。


民國87年高雄市政黨輪替之後,民進黨主政下的高雄市政府,標榜所謂的「城市美學」,全力展開美化市容景觀等看得到的「速食工程」,這些花費不多、施工期限不長,在極短時間就可立竿見影的美化工程,是以景觀改造、燈光裝飾為主體,包括城市光廊、光之塔、愛河之心等,都是「城市美學」概念下的產物;當華燈初上時分,五顏六色的絢麗燈光真的令人眼睛一亮,到處可聞高雄變美了的讚嘆聲。然而,夜晚的高雄雖然變美了,但許多基礎建設工程,卻也被忽略了。近一年來,高雄市政府致力於公園綠地改造,這是「城市美學」的延續。但公園或綠地改造之後,滿地落葉無人打掃甚至波及鄰近住戶的環境,造成髒亂。


其實,無論是下水道的興建或清疏維護,都是看不見的地下工程,急功近利的政治人物,豈肯興辦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程?高雄市這次淹大水,身陷水患的市民,或許可以對市容美化背後的真相,認真地思索一番。

(聯合報╱王玉佩/正修科技大學副教授)

No comments: